憶青島——看德式建筑
青島因為做過德國的租界,所以遺留下來的老建筑以德式為多。
歷史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戲劇性,一百多年前,德國人來到青島,本想把遠東這塊地方變成德國永久的殖民地,于是便大動土木,在青島不僅蓋了相當數量歐式的房子,還修建了鐵路、車站、工廠、完善的市政設施等等。沒成想,這些東西一百年后竟成了彌足珍貴的寶貝,還有那么多文史專家在研究。
相比之下,德國境內的同期建筑因翻新改造和戰爭破壞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因此,在青島高速發展的今天,保存完好的殖民時期的“歐洲城”,作為一個整體,要比德國更加具有德國風味。
“作為那段歷史,它已經翻過了那一頁。那段歷史可以供后人對許多事情進行思索研究。我們現在可以把這段歷史看作是對后人的教育和啟迪。我們接觸的所有的德國朋友都對中國的現狀未來都充滿了好感和信心。”青島人以寬容和客觀的心態去看待歷史,這一點,尤其反映在青島市對殖民時期建筑物的保護方面。日據時代、國共內戰,尤其是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都使青島的德式建筑受到過不同程度的破壞。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青島市開始投入巨資,逐步開始依照原樣修繕當年德國人修筑的炮臺、街道、法庭、行政機關以及各類民宅。有360多棟上個世紀初的西式建筑,被納入城市風貌保護區,得到了良好的維護。1993年開始,為了適應經濟及人口發展的需要,青島東部建起了新城區,這里街道寬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是,人們還是對紅瓦綠樹,歐式風情濃郁的老城區情有獨衷。
1913年的《香港每日新聞》對青島這樣報道:“從海上眺望青島城,只見其坐落在一片旖旎風光之中。這景色簡直就是德國的一個小小剪影,這剪影在移植過程中變得愈加完美。”這種完美被康有為用中國方式表達為“紅瓦綠樹,青山碧海”。
相比別的城市,青島的建筑普遍都不是很高,體量較小。放眼望去,幾乎所有的民居都是不同局部的紅屋頂,有的紅色琉璃瓦還裝飾在頂層的窗戶上。在老青島,天際線上蔓延的全是德國式屋頂與高聳的塔尖,中國古代流行的青磚被紅磚取代。青島八大關一帶,集中了最早一批紅屋頂建筑。那里曾經是國內外名人雅士云集休養之地,建筑設計師們將當時先進的建筑技術淋漓發揮,24個國家的風情建筑共生共存,筑就了八大關別墅的百年建筑傳奇。
青島老城區內有幾百棟德式建筑,德式官邸位于青島老城區中心的信號山麓。德式官邸原稱總督樓,由著名建筑師拉查魯維茨設計,始建于1905年,1908年竣工。在近百年時光中,德式官邸雖歷盡滄桑,但其基本價值感依然爍目。客觀地說,就歷史文化內涵與建筑藝術價值而言,20世紀在中國誕生的其他西方建筑恐無一能出其右。1996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德式官邸舊址”。
外部建筑氣勢雄偉,外觀為古堡式,隔音隔潮,且冬暖夏涼。部分外墻飾以以花崗巖作裝飾,正門墻上由淡綠色、淡灰色花崗巖石組成光芒四射的太陽紋飾,墻角伸出一根粗大的石柱,由之引出的“錨鏈”環系于太陽四周,以石料鑿成帆結作裝飾,在波浪飾檐頭上伸出一只諾曼底龍頭。窄小的圓拱窗壁下鑲有精雕的石制窗飾。米紅色筒瓦、藍色魚鱗瓦、綠色牛舌瓦鋪設樓頂,使大樓更加精美別致。大樓為東西向,座東面西,西側為正大門。1957年環繞賓館修建了圍墻,形成占地面積達86,000平方米的庭院。
大樓分4層。底層為半地下室,有房間、儲藏室、鍋爐房、伙房。第二層,有門廳、大廳、會議室、餐廳、房間和花房等。三樓為總督家眷的私房。客房和家仆住房均在四樓。頂層為閣樓。全樓共有大小房間30個,其中主要房間13個。各房間互相貫通,但又各成一體,內部裝潢陳設異常華麗。每個房間的吊燈和壁燈造形各異,歷時近百年仍完好無損。各房間都安裝德國制成的壁爐和暖氣片。
>>德國歷史建筑一覽
1898年德國租借青島,引發了城市的第一輪建筑潮,不同風格,多種流派的德國建筑奠定了青島的歐陸風情,直接影響了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會”的八大關建筑群。
1.始建于1899年10月的依爾梯斯兵營,位于優美的匯泉灣畔,南歐典型建筑風格,是德國在青島第一座兵營。
2.醫藥商店,建于1905年,是當時青島最漂亮的青年風格派建筑。
3.水師飯店,建于1901年,為德國中古時期新文藝復興風格,是海軍官兵的休養場所,也是青島第一座設有大型禮堂的建筑。
4.俾斯麥兵營,始建于1903年,德人在青兵營中投資最多、設計最精良的一處,具有濃重的歐洲中世紀建筑風格。
5.膠澳警察署,始建于1904年,是一幢德國文藝復興式復古風格的建筑,塔尖與山墻氣勢宏偉。
6.圣彌愛爾教堂,始建于1931年5月,該建筑采用新羅馬式風格,塔尖曾是青島的地標。
7.膠澳總督府,1903年動工興建,19世紀歐洲公共建筑樣式,依山面海,氣勢宏大。
8.迎賓館,1907年10月建成,裝飾華麗、耗資巨大。曾為歷任膠澳總督和市政首腦宅邸。1957年夏,毛澤東主席曾在此下榻。
9.觀象臺,建于1910年6月,歐洲中世紀城堡式風格,通體由粗面石塊砌成,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
10.基督教堂,始建于1908年8月,建筑風格屬青年藝術派和新羅馬風格的結合,與周邊環境和諧,給人油畫般的感覺。
注本文摘自http://www.ln.xinhuanet.com/lvyoupd/2011-07/05/content_23163212_1.htm